面对漫长的哺乳期,产后少奶这事儿,对想要喂母乳的妈妈来说,可谓当头棒喝,别提有多令人伤心了。但请先别难过,也许这并不是你的错。
一、“产后没奶”很可能是一种错觉!
案例:很多妈妈断定,宝宝出生几天了,乳房还没涨奶,一定是自己没奶。
如前所述,新生儿出生后,自带养分可维持一段时间,其次,这时孩子的胃容量只有几十毫升,对奶水的需求极少。如果此时,让宝宝吸奶,妈妈根本察觉不到奶量的变化,因为宝宝只能吸很少一点,平均到两只乳房,一边也就十几毫升,所以才会让不少妈妈产后“没奶”错觉。
一般来说,产后快到一周时,妈妈才能明显察觉到自己“下奶”。而在此之前,妈妈初乳可以促进宝宝免疫系统生成,为后面的进食做好准备。
由于新生儿胃口小,妈妈身体接受的信号是:没必要浪费能量产出多余的奶。
再者,产后奶多,宝宝吮吸能力不强,还会导致憋奶涨奶。
妈妈只要静静的等待,相信一定可以给宝宝充足的母乳。
二、奶瓶是乳房的天敌!
给新生儿喂水喂奶粉,等于给妈妈帮倒忙。
宝宝少吃了母乳,会降低对宝宝肠道的保护,让有害细菌和致敏原有机可乘。更糟糕的是,宝宝接触过人造奶嘴后会变“懒”,可能不再热衷吸吮乳头,会减少妈妈的产奶量。
三、产后这几天,是开奶的黄金时间,一定要把握好!
1、每次喂奶时间的把握
对于新生儿来说,无论何时,只要他想吃就应该喂,每24小时要喂8~12次 (甚至更多)。每顿奶吃多久?不必限制宝宝每餐的吃奶时间,找个舒服的喂奶姿势,让他放肆喝吧。
为了让宝宝喝到营养全面的母乳,尽量在喂完一侧乳房后再拍嗝,换另一边。
简单来说,为小月龄宝宝哺乳,遵循“按需喂养”的原则即可:频繁喂!频繁喂!频繁喂!不看时间,看宝宝!
2、正确判断宝宝是否饿了
新妈妈要学会捕捉宝宝肚子饿的信号:小手往嘴里送,做出吮吸动作;转动头向两边觅食;连续几天没吃饱的婴儿可能会更加嗜睡(如果宝宝在头几周经常连续睡觉超过4小时,应及时看医生)。
宝宝哇哇大哭是饿过头的信号
宝宝吃饱后一般会有这样的表现:停止吮吸或吐出乳头;吃完后几小时表现得很满足;大小便正常(第1个月,每天至少有6次小便,排出黄色大便);体重增长(前3个月平均每天增重14~18g) 。
值得一提的是:宝宝出生后的第1周体重会下降,满2周时应该恢复到出生体重。因此妈妈不必担心。
3、产后开奶注意事项
早开奶:分娩后30分钟左右,宝宝的吮吸反射最强。尽快开始第一次喂奶,乳汁分泌效果更棒。
勤吮吸——宝宝吸得越多,妈妈产得越多。
充分休息——身心放松可以让泌乳激素更有效运作,促进乳汁分泌。
足量饮水——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。每次宝宝吃奶时,你可以跟着喝点水、牛奶等。
预防堵奶——不要喝太油腻的汤水。备个吸奶器,刚下奶时,宝宝吃不完,乳房会肿胀,可以在两次喂奶间隙挤出一些 。